1976年,乔冠华酒醉后邀请尼泊尔国王访华,华国锋大惊:你喝多了
发布日期:2025-04-13 17:44 点击次数:172
1976年6月,尼泊尔国王与王后对我国四川、西藏地区进行正式访问,华国锋与乔冠华共同负责接待工作。6月4日晚,尼泊尔驻华大使依照外交惯例举办答谢宴会。然而在宴会过程中,乔冠华因饮酒过量出现失态行为,他醉意朦胧地走到尼泊尔国王面前,直接说道:"国王陛下,我诚挚地邀请您明年再次访问中国......"
华国锋闻言神色骤变,立即快步走向乔冠华,低声劝道:"老乔,你喝醉了,赶紧离开吧!"乔冠华在听到华国锋的话语后猛然清醒,神情顿时变得异常紧张,仿佛面对重大危机一般。
乔冠华的这番言论具备哪些独特之处?它为何引发华国锋的强烈反应?该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又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从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乔冠华的发言确实包含着某些不寻常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华国锋的惊讶表现。至于事件的解决过程,则涉及了多方协调与具体决策的制定。
【和金日成首相喝茅台】
1950年10月,伴随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彭德怀指挥志愿军部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经过持续13天的激烈交锋,中朝联军成功遏制了敌军的进攻态势,彻底挫败了对方企图在"感恩节"前控制整个朝鲜半岛的战略部署。
战事持续进行期间,中朝双方协同作战,屡次挫败敌军的进攻计划,使其陷入被动局面。鉴于美军遭受重大损失,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派遣乔治·凯南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进行接触,就停战事宜展开初步试探。
获悉此事后,毛泽东与周恩来立即致电金日成,邀请其赴京商议。经过中朝双方领导层的深入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接受停战谈判的提议。
1951年6月末,周恩来总理正式委派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与乔冠华参与朝鲜停战谈判工作。在启程赴朝前夕,毛泽东主席特别召见了这两位谈判代表,就停战谈判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交谈。
7月4日当天,李克农与乔冠华搭乘火车到达安东,随后改乘吉普车跨越鸭绿江。次日清晨,他们成功抵达平壤,并在中国驻朝鲜大使及政务参赞的引领下,与金日成首相进行了会晤。
金日成曾收到一份来自李克农与乔冠华的特别赠礼——中国茅台酒。得知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佳酿后,金日成立即吩咐身旁的工作人员:“开瓶!今天我要与两位中国贵宾共饮这醇香美酒,不醉不休!”
在译员向李克农和乔冠华传达这句话时,乔冠华爽朗地笑道:"既然金日成首相都这么表态了,我们就陪到底!今天必须一醉方休!"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明确表达了将与对方共同进退的立场。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停战谈判过程充满曲折,最终仍取得了成功。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18份协议文本整齐地摆放在谈判桌上,来自交战双方的谈判代表分别从东西两侧的门进入会场,随后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署。
在促成《朝鲜停战协定》的谈判过程中,李克农与乔冠华等中方代表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战略智慧与精准判断力,给参与谈判的各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外交人员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为最终达成停战协议提供了重要保障。
【乔冠华喝酒误事】
过量饮酒虽能带来短暂的愉悦感,却往往导致严重后果。《饮酒指南》明确指出,酒精摄入超出合理范围将影响判断力和行为能力。尽管酒类饮品具有独特风味,但过度饮用会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包括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研究表明,人体对酒精的耐受度存在个体差异,但超过安全阈值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适度饮酒才是明智之选。
1969年3月底,我国外交部举办了一场欢迎阿尔巴尼亚新任驻华大使的宴会。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与乔冠华均出席了此次活动。席间,阿果利大使频频举杯向在座宾客敬酒。乔冠华素有饮酒之好,在对方的热情劝酒下,最终呈现出了醉态。
随着宴席的结束,乔冠华带着明显的醉意向李连庆表示:"老李,我有点头晕,先回去休息了,关于给苏联的照会就麻烦你一个人起草了。"面对乔冠华这种状态,李连庆只能简单地回应:"好吧,你路上小心。"
出乎意料的是,李连庆刚返回不久,便接到了来自外交部办公厅的电话:
阿果利在晚宴结束后执意自行驾车离开,劝阻无效。据最新消息,他在建国门附近发生了交通事故,撞伤了一名工人。目前情况紧急,我们需要立即商讨应对方案。
李连庆因事务缠身,稍作考虑后表示:"目前我无法脱身,请将此事转告姬部长,由他负责处理。"此事发生后的第二天,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会晤一个代表团时,李连庆借机向总理作了简要汇报。然而,由于周恩来当时正在处理其他事务,未能听清汇报内容便匆匆离去。
3月28日下午,李连庆意外收到周恩来召见的消息,随即前往人民大会堂。当他抵达时,发现周恩来正与姬鹏飞、乔冠华以及韩叙进行交谈,从现场情况判断,他们的谈话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李连庆抵达后,周恩来随即询问道:"为何来得如此迟?"李连庆立即解释道:"我接到通知的时间较晚,接到后便立刻赶来了。"周恩来挥了挥手,继续追问:"关于阿果利撞人的事,为何没有及时向我汇报?"李连庆回应道:"当时确实向您汇报过,但您正在接见一个代表团,可能没有听清……"
周恩来立即出言制止,以严厉的口吻对在场人员提出批评,特别点名指出乔冠华的问题。
面对阿果利的拼酒挑战,你为何没有推辞?在场的同僚们又为何无人制止?现在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作为部长、司长的你们,都难辞其咎!
1976年,乔冠华还经历了一起因醉酒失言引发的事件。
【乔冠华邀请尼泊尔国王访华,华国锋脸色大变】
1976年6月,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与王后对中国进行访问,行程涵盖四川和西藏地区。获悉此事后,中央政府立即作出安排,委派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外交部长乔冠华负责接待工作。两位领导人接到任务后迅速行动,立即乘专机飞赴成都执行接待任务。
在访问过程中,华国锋与乔冠华陪同比兰德拉国王及其夫人参观多处景点,并安排他们体验了当地特色美食。比兰德拉夫妇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愉悦,他们面带笑容向两位中国领导人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为表示回礼,比兰德拉国王于6月4日晚上指示尼泊尔驻华大使筹办答谢宴会,以表达对华国锋和乔冠华盛情款待的感激之情。
席间宾客们皆展露着愉悦的神情,然而在这样的氛围下,乔冠华再次饮酒过量。在饮下数杯之后,他虽感晕眩,却仍坚持着来到比兰德拉陛下跟前,面带笑意说道:"尊敬的国王陛下,我诚挚地希望您明年能够再度造访中国,届时......"
华国锋未等乔冠华把话讲完,立即出言制止,迅速走近对方,提高音量说道:"老乔,你是不是喝醉了?赶紧离开这里,别在这儿出洋相了!"面对华国锋严厉的呵斥,乔冠华顿时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失言,急忙回应道:"实在抱歉,我确实喝多了。"
依据国际外交规范,正式邀请外国君主访问中国的权限仅属于中国政府或国家元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尚且不具备这一资格,外交部长乔冠华更无权行使。当乔冠华发表相关言论时,华国锋立即意识到其中存在不妥之处,因此迅速采取了制止行动。
1982年,乔冠华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肺部恶性肿瘤已扩散至颈部区域。经医疗团队全面检查后,预后评估并不乐观。然而,得益于家属的悉心照料与医疗团队的积极治疗,其病情意外地得到了有效控制。同年9月末,他顺利结束住院治疗,返回家中休养。
1983年1月1日,为祝贺乔冠华康复出院,章含之在家中设宴款待旧友。席间,乔冠华难掩喜悦之情,执意举杯畅饮,全然不顾众人劝阻,品尝了许久未曾入口的佳酿。然而,这一杯酒竟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饮酒时刻,这一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9月22日上午9时许,乔冠华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他先是望向坐在床边的妻子,随后将目光转向窗外的阳光,脸上露出了笑容。恰在此时,何英夫妇前来探望。临别之际,乔冠华抬起手臂,轻声说道:"感谢你们的到来。"
正当章含之给乔冠华服用白蛋白之际,他的双眼骤然合上,呼吸随之停止。这一刻,乔冠华的生命画上了句点,终年70岁。
#百家说史#